新闻公告

著名音乐人、策划人、导演:山奇 担任CPAAC顾问

  中国表演艺术测评中心CPAAC)顾问--山奇

 

  江苏无锡籍人

 

  著名策划人/ 音乐人/ 制作人/学者/ 导演

 

  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会员

 

  香港佛教文化产业--佛教音乐委员会委员(佛乐导演委员组)

 

  北师大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美学和文化创意产业博士研究生

 

 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和文化创意产业硕士研究生

 

  江南大学中文系

 

  中国时尚盛典教父——山奇

 

shanqi_zhengwen.jpg

 

  经 历

 

  人物经历先后策划、制作了CHANNEL[V]《非常中国》、《新长征路上的摇滚》、凤凰卫视《音乐无限》、MTV《天籁村》和《光荣榜》等节目;

 

  导演和策划了第一届到第六届(1999——2004)CCTV-MTV音乐盛典、2002MTV--莱卡风尚大典和2003巨星旋风超级盛典、参与了第一届到第三届(2002——2004)MTV亚洲大奖在新加坡的颁奖典礼;

 

  导演了1999——2004MTV歌手大赛、MTV主持人大赛、MTV校园新空气歌手大赛;

 

  2005/2006“网络·娱乐·英雄会”TOM在线荣耀盛典总导演;

 

  2006“感动·母亲——大地之爱·母亲水窖”公益颁奖典礼总导演;

 

  2007年大学生音乐节颁奖礼和成都(国际)手机电影颁奖盛典的总导演;

 

  2008放歌奥运·心系灾区-爱的奉献大型公益晚会总导演;

 

  2008原创中国-A8音乐原创颁奖盛典总导演;

 

  2009韩红太庙新片发布会总导演;

 

  2010中国导演协会“导演明星欢乐汇”总导演;

 

  2010云南卫视《音乐现场》改版总导演;

 

  2010贝茵美妈妈宝贝冠军秀评委;

 

  2011“理解万岁行动”公益晚会总导演;

 

  2011华乐之夜-阿炳音乐艺术节开幕晚会总导演;

 

  2011无锡清名桥实景-“古运河之恋”大型文娱晚会总导演;

 

  2014美国好莱坞中国剧院“TCL微电影节”颁奖典礼总导演[1] ;

 

  培养了中国第一位时尚女主持李霞以及个性化主持人张峥、吴瓒、王翰涛等;

 

  曾任CCTV《艺术人生》《星光大道》策划人;CETV《艺术争鸣》主持人;

 

  《中国青年》杂志2001年10月封面人物;

 

  主要作品

 

  MV导演作品

 

中国表演艺术测评中心

  词曲创作

 

  《意·江南》专辑——《古运河之恋》王子鸣演唱

 

  《美人石》李慧珍演唱;

 

  《无锡城》魏小童演唱;

 

  《小娄巷的新娘》青蛙乐队演唱;

 

  《月照西楼》回声乐团演唱;

 

  《觉悟·灵山》吴睿睿/ 孙嘉欢演唱;

 

  《回家的路上》顾莉雅演唱等;

 

  媒体专访

 

  山奇:应培养大国心态--北京晨报

 

  山奇的《对话韩国》出版时,恰逢韩国总统朴槿惠访华;2009年,他的《对话美国》出版时,正值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;2007年,他的《七日谈》出版,赶上当时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……

 

  三本书都这么凑巧,朋友们开玩笑说:下回希望哪国领导人访华,鼓动山奇再写个访谈就行。

 

  山奇,著名电视栏目策划人,却突然转向写作,一连出了4本书,令人颇感好奇:转身的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?他在书中写了什么?

 

  为了音乐梦当北漂

 

  我1995年来北京,此前在南方当过语文老师,还在企业里干过团委书记。

 

  我从小学音乐,获过全国比赛的奖,心中有一个音乐梦,可老家没有相应的土壤,发挥不出来,所以下决心闯荡京城。

 

  当“北漂”压力很大,衣食住行都是问题,刚开始找不到工作,便自行采访音乐人。1995年是中国流行乐坛崛起的一年,当时“娱记”很少,各报都需要专访艺人的一手稿件,我这也算是最早的“自媒体”了。

 

  我很幸运,采访从没被拒绝过,那时艺人比较淳朴,此外,很多采访资源是歌手们互相推荐来的。

 

  在中国,靠写作很难生存,媒体稿费低,而且发得晚,有的拖着拖着就不给了。我来北京时,兜里就带了3000元钱,把回去的车票钱单放着,剩下的每一分都要精打细算,那时能坐地铁绝不打车,能坐公交绝不坐地铁。

 

  闯入闯出电视行

 

  北漂的苦,主要来自精神压力,我们对未来充满恐惧。好在,那时房租还便宜,我租了一间很小的平房,房东孩子要中考,他们天天打孩子,对我说:北京多难混啊,不如回去吧。

 

  1995年CHANNEL[V]开办《非常中国》栏目,招聘员工,朋友推荐了我。由于此前半年采访的铺垫,我很快就上了手,从此成了电视人。

 

  以后10年,先后转到凤凰卫视、MTV等,导演和策划了第一届到第六届CCTV-MTV音乐盛典等。2001年,我成了《中国青年》杂志封面人物,过去做团委书记时,曾负责订阅和分发这本杂志,被自己熟悉的杂志推荐,感到很荣幸。

 

  在电视行干了10年,2004年我决定退出。这行压力太大,没有个人时间,做的都是重复劳动,每周赶节目,每到年底搞颁奖,感到没有上升的空间,在这种状态下,人特别容易觉得累。

 

  2004年底,我放弃了许多人都羡慕的工作,去北大读书。

 

  加藤嘉一让我开始对话

 

  对自己的选择,我没后悔过,因为我从不以结果来推断行动的价值,永远享受人生的每个阶段。

 

  在北大,我一边读书,一边写自传,偶尔也会应朋友之邀,做大型晚会。2006年,认识了日本留学生加藤嘉一,他当时在北大读书,是个特别上进、有思想的青年,在同龄人中非常罕见,沟通起来没有任何障碍,我想了几天,决定和他写本对话类的书。

 

  我做电视,是在架一座桥,将东西方流行音乐沟通起来,而写书也是架一座桥,可以实现中外文化的交流。就这样,《七日谈》出版了,当年还得了个出版奖。

 

  以后,我又写了《对话美国》,今年又出版了《对话韩国》。相比之下,后两本都是与专业学者对话,更深入一点。

 

  我们对韩国误解有很多

 

  中韩彼此熟悉,但民间有一些误解,希望我这本书能起到积极作用。

 

  比如很多网友对韩国“端午祭申遗”耿耿于怀,其实韩国端午文化确实很深厚,与我们颇有不同。韩国民间发表言论很自由,确有右倾的声音,但不是主流,可我们却总把少数观点当成了普遍观点。也许,没必要那么敏感,好的东西是说不掉的。

 

  韩国传统保护比较好,民间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喜爱,相比之下,韩国人更保守,中国人更开放,没禁忌,在韩国的大街上,看不到情侣相互拥抱、亲吻,其实人家西方化的程度并不差。

 

  中国人对韩国的知识,很多是从韩剧中来,但那些多是给老年人看的,像男尊女卑,在生活中并非如此,不过韩国人很讲礼貌,等级观念强,年轻人看到前辈一定要鞠躬致意。

 

  从历史上看,国人一直比较包容,现在显得有些苛刻,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,缺乏大国胸怀。其实,别人的批评也该多听听,只有人家尊重你,希望你好,才会提意见。我觉得,只有我们的心态不那么脆弱了,才是真正的强大。[2] (北京晨报2013年7月7日)

 

  著作出版

 

  山奇励志自传《走在娱乐界的边缘》2006年3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;

 

  山奇和加藤·嘉一的中日民间对话录《七日谈》2007年8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;

 

  山奇和欧亚伦的中美民间对话《对话美国》2009年11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;

 

  山奇和权基永的中韩民间对话《对话韩国》2013年6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;

 

  参考资料

 

  1、百度百科:山奇(点击链接阅读:http://baike.baidu.com/link?url=sIQydHRTq28QX1peA_lNMxP4i5iPtmIPi_FKOLfxCvwEBKcNgkINUF-trCyg10asKfDzx0u1ky0froT7_cw0hq

 

  2、好莱坞微电影节颁奖在即 山奇应邀出任总导演:http://yule.sohu.com/20140108/n393167381.shtml

 

  3、山奇:应培养大国心态 http://news.163.com/13/0707/04/935ESQ4400014AED.html